红色家风故事 | 汉滨鲁秦侠将领的家风故事
???鲁秦侠
??为人低调? ? ? 为民奉献
??前? 言
??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,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?!焙玫募曳纾仁敲褡逵判愦澄幕偷赖碌奈⒐墼靥?,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。它犹如一种无言的教育、无形的规约、无声的力量,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心灵,塑造着人们的品格。
??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“传家宝”,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。纵观中国历史,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如今以身作则、廉洁自律的优秀党员干部,他们将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……这些富有时代性、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家风家教日?;?、具体化、生活化,为我们树立了良好家风的光辉榜样。
??为此,“安康微红”微信公众号特推出“红色家风故事栏目”,本期推出的是汉滨区鲁秦侠将领的家风故事。
??鲁秦侠(1898—1979),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,国民党员,抗日将领。
??1916年7月,他从陕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后,到陈树藩部任排长;1918年冬,随旅长张宝麟进驻陕南,升任上尉连长;1921年,任“西北自治后援军”10支队2营营长;1922年,任张丹萍的陕西讨逆军第1路第3旅6团团长;1924年,任川黔边防军第3路军5团团长,不久调任贵州督办公署少将警卫团团长。1927年鲁秦侠辞退军职,旅居武汉、北京。1928年回乡协办地方军团,1930年投靠隶属蒋介石的川陕鄂边防军司令张丹萍。杨虎城督陕后,张飞生为安绥军司令,鲁秦侠被张飞生收编,任命为支队(团)长、陕西警2旅6团团长,移驻城固、洋县。
??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,鲁秦侠赴晋南组织“抗日游击队”,进行抗日斗争。后参加中条山战役,在芮城脚部负重伤,回乡治疗留家。1942年底至1946年出任安康县(现汉滨区)千工堰水利会长。1949年9月,鲁秦侠就任安康县县长,派人联系驻扎在平利的解放军,请求解放军派干部到安康安排自卫团起义。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并担任省政协委员,参加了关中和陕南的土地改革。1952年调泾惠渠管理局任副局长。1979年病逝于安康。
??家风如磐 影响深远
??据《鲁氏家谱》记载,自仁埰公定居安康县鲁家村以来,生养了7个儿子,子孙繁衍16代。除1门远赴四川广元外,其余6门均在鲁家村繁衍生息。正所谓“一门七子,七子流芳”。鲁家村始祖鲁仁圻威武不屈,以身殉国。三藩平叛毕,朝廷追封仁圻公为“威烈将军”,赐葬荫学,并钦赐其四弟鲁公仁埰为登任郎,同时莅任于兴安邑督捕厅。鲁氏家族以“勤劳质朴,耕读传家”为祖训,三百余年绵延不衰。
??鲁秦侠(族名鲁立训),他的祖父鲁克明,字子智,以孝闻名,朝廷恩赐农正司之职,深得族人及乡邻仰戴和赞颂。他的父亲鲁本铎,继承先祖遗风,克勤克俭,持家有方。他在家族排行老小,喜好打抱不平。鲁秦侠在民国期间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显赫人物,可谓是叱咤风云,权倾一势。曾担任地方保安部队自卫团团长,下辖一个警卫队和三个大队,人马3000余人。并提出“乡官带乡兵,乡兵拿乡枪,官不离乡、兵不离枪”为条件就任国民党安康县长。他戎马一生,袭承始祖之忠报国遗风,以天下苍生为念,1949年率部2200余人起义,为和平解放安康做出重大贡献,史称“安康傅作义”。
??为人谦逊 行事低调
??鲁秦侠的为人低调体现在其做事和做人的方方面面。
??鲁家四合院位于汉滨区大同镇鲁家村,坐南向北,南临越河,北距316国道1.8公里,为他的旧居。鲁家四合院原有西、中、东三个院落。西院始建于清代,由于年久失修,现已塌毁,夷为平地。现仅存中、东两个大院,始建于民国时期,非常简单、朴实、大方。鲁氏老院建造如此简单朴实,与他当年的地位身份极不相称。有人情不自禁地向房主长者问道:“鲁秦侠当年也是身居高位的人物,为啥把房子修建的如此简朴?”房主长者对我们讲:“当时我们也建议他把房屋修成青砖上顶、雕梁画栋的豪华宅第?!彼担骸袄习傩斩甲〉氖敲┾植萆幔颐怯型呶菥幼∫丫呛懿淮砹?。”因此就修成简朴实用的土木瓦屋,也没有更多的装饰。
??鲁秦侠为人低调,平时从不戎装加身,而是长袍马褂,礼帽拐杖,颇有儒者风范。他一生传奇,身居高位,品质高洁,率先垂范。不纳妾,不张扬,不大兴土木。育一儿一女,体恤民众,深得乡民爱戴。他身居高位后,平时仍然身穿士兵服装,脚穿笨山鞋,穿着打扮与普通士兵一样,吃的依然是简单的家常便饭。他逢灾救济灾民,兴修水利,传为佳话,广为传颂。其夫人觉得为鲁秦侠添儿育女甚少,欲将贴身丫鬟为添房。鲁秦侠君子风范,他认为丫鬟年龄与女儿一般,不可纳妾做伤天害理之事,于是就将丫鬟秋桂收为他的义女,并为丫鬟选择了日子出嫁。
??英勇善战 恪尽职守
??鲁秦侠在作战方面的英勇机智和在任职方面的敬业尽责,充分体现了他为民奉献的精神和担当。
??作战方面体现在鲁秦侠年轻时勇敢参与上海保卫战。在中条山作战,脚负重伤,仍坚持指挥作战,后由勤务兵强行背离战场。在军界友人的帮助下转运西安八仙庵临时医院救治疗伤一年。其所在部队晋南抗日游击队经整编赴上海参加保卫战,两千将士无一生还,他因脚伤无缘此战,因此而躲过性命之忧。
??任职方面体现在鲁秦侠任职水利会长期间,组织兴修水利。他征战多年,后选择回归田园,藉此隐退。一家七口三代人,置田60余亩,出佃30余亩,雇长工2人,自种30亩,以农为主兼营手工业。在大家推举下又出任水利维持会长,负责兴修水利,造福桑梓。隐居鲁家村数十载,终其一生,品行高洁,受世人敬仰。
??功勋卓著 家风传颂
??鲁秦侠是鲁氏家训文化的传承者、建设者。
??回顾鲁秦侠的一生,他深受深厚家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,义无返顾地参与抗日战争,救国救民于水火。离开战场后,选择为民服务,低调做人。他参军报国、为民服务,低调做人的家风是他留给子女和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??回首其家族文化以及所在的村落,我们不难发现,鲁家村人文底蕴十分丰厚,鲁氏后辈人才济济,各领风骚。鲁宗孔先生(外甥)身为燕京大学高才生,一生致力于国民教育,笃志于“救当下之中国,唯有教化民众,意识之觉醒,方是中国发展之出路”。鲁家村世代勤劳,手工业十分发达,匠人辈出,作坊林立。木匠、篾匠、瓦匠、石匠、船匠个个独具匠心。醋坊、黄酒坊、染坊、丝坊、香表坊等名声大噪。
??结? 语
??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,我们不仅要学习鲁秦侠将领的家风故事,了解其为国无私奉献的事迹,还要将其转化为我们投入新时代科技强国、教育强国、军事强国建设的实际行动和精神力量。